只要看到「這樣的魚」不要買,更不要吃,不然會「慢性中毒」!記得告訴家裡人

人人都知道魚是一種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聰明,成人吃了有益心臟。然而,近幾年,因為水體的污染,魚類蓄積重金屬的問題使人們開始重視吃魚的安全性。

魚的種類很多,主要的食用淡水魚包括鯉魚、草魚、鯽魚、鱖魚等,海水魚包括黃魚、帶魚、平魚等。它們都具有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是一些生素、礦物質的良好來源。一直被推崇為健康食物,適合兒童和青少年補腦,老人補充蛋白質,女性減肥,男性補充鋅元素等等。但是魚肉沒少吃,買魚的知識你懂多少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1、有腐敗跡象的魚肉

如果發現魚肉出現腐敗、變質、沒有彈性,甚至一碰就爛的現象,則不宜購買食用。這類現象的出現與反覆解凍、保存時間長有關,魚肉內部蛋白質在細菌作用下分解,產生毒素和難聞氣味。

毒素,是指生物體所生產出來的毒物,這些物質通常是一些會幹擾生物體中其他大分子作用的蛋白質,例如蓖麻毒蛋白。由生物體產生的、極少量即可引起動物中毒的

2、肚皮破損的魚

魚在死亡一段時間后,腹部會因為細菌作用,而發生破損、爆開現象,而魚腹內有腸道、魚膽、魚鰾等物質,魚死後會因為時間和溫度而發生腐敗、爆開。這時魚肉有異味,細菌多和毒素多。

細菌是指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稱作擬核區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包括真細菌和古生菌兩大類群。人們通常所說的即為狹義的細菌,狹義的細菌為原核微生物的一類,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佈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壞細菌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力。

3、靠近化工廠的野魚

追求吃野魚的目的是鮮美的口感,但野魚的生長環境值得擔憂。生長在化工廠附近的野魚體內含有更多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食用后這些物質也會進入體內,並在體內聚積,造成慢性中毒,含汞、鉻、鎘…和稀有金屬都可以致癌。

比如甲基汞,就是一種典型的通過魚類攝入的重金屬污染物。它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可造成語言和記憶障礙等。體內汞含量輕微超標,對成人的危害並不明顯,但能破壞胎兒和兒童的神經系統和認知行為,影響智力。所以,孕婦、兒童和備孕女性一定要注意減少汞攝入。


 
 
 

為了掌握魚體各部位甲基汞的含量情況和規律,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超市和農貿市場上最常見的鯽魚進行了研究。實驗選取了市售400克、350克、200克、100克的鯽魚,分別對魚肉、魚皮、魚腦、魚子進行了含量測定。

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測定結果顯示,200克以下的鯽魚,魚肉、魚子、魚皮、魚腦的汞含量都非常低,數值差異也不明顯,都低於0.02毫克/千克,遠遠低於國家限量(Hg≤0.5毫克/千克),所以完全可以放心食用。隨著魚齡的增大,魚肉與魚子的汞含量沒有明顯變化,但魚腦和魚皮的汞蓄積量明顯上升。350克的鯽魚,其魚皮和魚腦的汞含量略有上升;而400克的鯽魚,其魚皮的汞含量比200克以下的上升5倍,魚腦的汞含量竟達20倍以上。

汞含量最高部位排名:魚頭>魚皮>魚肉>魚子。以400克鯽魚為例,魚腦汞含量達到了0.36毫克/千克,為魚子的20倍,魚肉的15倍,魚皮的6倍。不過這一規律在200克以下的鯽魚中並不適用。

魚子加熱後,汞含量降低。對生魚和熟魚的對比研究發現,魚腦、魚皮和魚肉內的汞含量並不能隨著加熱而降低。但魚子加熱之後,汞含量大大下降,降低到0.008毫克/千克以下。

分享智慧,好運常伴您!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按個分享:

Facebook分享!

分享工具:

按追蹤 加入粉絲!好文章 每天找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