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氣候變化大,早秋仍處炎熱潮濕,晚秋則轉為寒涼乾燥,因此,使得肌膚、呼吸道特別容易出問題。人體的水份加速蒸發,身體容易出現燥熱情形,秋季主「收」,萬物趨向於以收藏爲用,也容易在體內蓄積,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排泄,就會堆積在體內,導致各種疾病。
(請繼續往下閱讀)
1.除秋泄:熱吃蘋果
入秋以後,逐漸下降的氣溫適宜一些致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再加上如果人們吃東西清洗不乾淨或者沒有加熱透,就很容易導致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等腸道疾病。如果出現腹瀉,就要在飲食上加以注意:
A.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最好是「低脂肪少渣半流食」,比如大米粥、小米粥、蛋花湯麵、山藥蓮子糊、藕粉羹等。還可以適當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比如蛋羹、不太涼的酸奶、魚糜等。
B.不吃甜膩高脂肪食物
甜食中的蔗糖容易在腸道造成脫水,帶來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
不要吃脂肪含量高的蛋糕、曲奇、派、油條、香腸、烤串等。
蒸蘋果:止秋瀉效果好
蘋果蒸著吃,其中的果膠煮過以後,不僅能吸收細菌和毒素,而且還有收斂、止瀉的功效,並且更易消化。
2.緩秋咳>>補肺潤肺首選杏仁
秋燥傷肺,不少人出現喉癢咳嗽、乾咳少痰的症狀。這個時候除了潤燥,補肺也非常重要。 按中醫的理論,時髒對應,秋季屬肺。秋天是養肺、補肺或治療肺部疾患的最好時節。
秋食杏仁、補肺止咳
補肺的有銀耳、百合、豬肺、柿餅、枇杷、荸薺等。而其中當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屬。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兩種,宜選擇甜杏仁滋潤補肺功效更強。
《本草綱目》中列舉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潤肺,清積食,散滯。杏仁富含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具有潤肺、止咳、滑腸等功效,對乾咳無痰、肺虛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3.化秋濕,健脾胃>>祛濕第一豆:白扁豆
初秋時節,暑氣餘熱還在,不少人依舊開著空調、吃涼食,導致夏季積累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之初秋雨水相對較多,濕氣較重,容易出現脾胃虛弱,導致腰腿疼痛、全身乏力、食少便溏、氣短懶言的情況。
因此秋季祛濕也很重要,此時不妨試試白扁豆。白扁豆的果期在9、10月,是秋季的當季菜。
秋吃白扁豆,好處真不少
A.化濕氣
白扁豆有較好的祛濕作用,對於秋濕引起的四肢酸軟、嘔吐等症都能起到一定的療效,脾胃虛寒的人也能用。
B.健脾胃
《本草綱目》中記載:「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瀉,暖脾胃」。可見白扁豆有很好的健脾和胃、止瀉功效,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大便溏瀉的人都可用它來輔助調理。
C.抗病菌
白扁豆中所含有的一些活性成分能降低人體內病毒的活性,抑制病毒的生長和繁殖,對於多種病毒性疾病可起到一定預防作用。
4.解秋愁>>秋天的能量棒——香蕉
秋季,草木枯萎,花葉凋落,人的情緒難免消沉低落。
要想打敗「秋季抑鬱症」,不妨給自己補充些「快樂營養素」。
快樂食物:香蕉
A.改善情緒
香蕉富含維生素B6以及鎂,能幫助大腦製造一種化學成分——血清素。這種物質能刺激神經系統,給人帶來歡樂、平靜及瞌睡的信號,甚至還有鎮痛效應。因此,香蕉又被稱為「快樂食品」。
B.預防高血壓
香蕉可提供較多能降低血壓的鉀離子,起到抵制鈉離子升壓及損壞血管的作用。
C.預防疲勞
香蕉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含鈉量低,不含膽固醇,既能給人體提供各種營養素,又不會使人發胖。因此,常吃香蕉有益於大腦,預防神經疲勞。
D.防治胃潰瘍
香蕉有刺激胃黏膜細胞生長、保護胃壁的作用,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胃潰瘍。
5.解秋乏>>海中軟黃金:鮑魚
中醫認為秋主燥,燥熱耗氣傷陰,導致四肢無力,神疲懶言。此外,「苦夏」時節因食欲不振導致的營養失衡,也是秋乏的誘因之一。這時候應該重養陰、適當補充一些蛋白質,減少秋乏。
鮑魚:秋季蛋白質首選
A.補充蛋白質優選
鮑魚是低脂高蛋白的優質肉類,其鮮品可食部分蛋白質含量24%,脂肪含量0.44%;干品中蛋白質含量40%,脂肪含量0.9%,很適合減肥人群食用。
B.養陰潤燥、控血壓
鮑魚能養陰、平肝、固腎,可調整腎上腺分泌,具有雙向性調節血壓的作用。鮑魚還有潤燥利腸之效,可治大便秘結等疾患。
C.鮑魚殼:平肝明目
中藥稱「石決明」,可平肝潛陽、去翳明目,對頭暈眼花、高血壓以及眼底出血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有頭痛目眩、噁心嘔吐、腰膝酸軟、舌紅少津等症狀的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或是有紅眼病、老花眼等症狀的人群,吃鮑魚可以連鮑魚殼一起煮。
6.防秋燥>>潤燥第一名:秋藕
很多人一進入秋天就開始皮膚乾燥、緊繃、脫皮。要消除秋燥,要適當多飲水,每日的飲水量要達到2000毫升左右,除了多喝水,飲食上要注意也要多吃些潤燥食物。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此時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更能降糖降脂益腸道,降壓止痛護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