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要保護孩子,我們第一個聯想到的往往是拯救孩子(於直直撞過來的汽車之前),或是當他們的盾牌(擋住網路色情與同學霸凌)。當然我不是說這些型態的保護不重要,但想長長久久的保護孩子的安全,我們需要把眼光放遠一點。真正可長可久的保護無法一蹴可及,而必須要腳踏實地地慢慢累積建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孩子對危險的免疫力必須源自於他們內化後的本領與自信,而這兩樣東西又必須在生理、心理與社交上的測試中反覆砥礪。懂得回應的雙親會很擅長鎖定親生骨肉的頻率,而那絕對是好事一樁:親子之間的溝通愈是順利,就愈有利於孩子培養出健康的心理與同理能力。
孩子們的本能是會去避開讓他們害怕或焦慮的事物,但如果不去面對這些東西,他們就永遠無法發展成兼具勇氣跟能力的個體。這是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我們最不樂見的局面,因為既然冒險、快速適應與自在地與陌生人互動是你未來必備的生存技能,那你就不能一心只顧著不要讓自己焦慮
舉例來說:加拿大的一個幼兒園,家長參加幼兒園開展的幼兒入學培訓會議。其中,幼兒園強調時間最長的就是和「禁止堅果」有關的話題。因為有些孩子可能會對花生過敏,為了避免風險,幼兒園下了禁令——任何含有堅果的物品都不能進入幼兒園。
但是,根據追蹤研究發現,這項舉措不僅無法杜絕幼兒對堅果過敏的現象,反而使幼兒過敏的人數有了顯著增加。
研究人員的解釋是,因為大人讓孩子和花生類製品進行隔絕的同時,孩子們也喪失了增強免疫力的機會。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動態的,可以根據環境的情況進行自我調整。
人體通過接觸各種各樣的食物和病菌,
免疫力也會隨之增強,疫苗的原理就是如此。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需要鍛鍊的。
家長把孩子如王子公主般愛護本來無可厚非,但需要留意自己應有的身份,行使皇帝或皇后的身份去教育孩子,而不是作為奴婢去侍奉子女。這會形成不健康的親子關係,也影響孩子的成長。
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存在很多教育上的哲學,更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課題。當父母期望孩子能夠在安全及開心的環境下成長,就很容易着眼於提供足夠的保護和學習素質的保證,但亦可能忽略了他們成長需要及應有的步伐。
很多大人會存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他們習慣性地認為傷害會讓孩子變得脆弱,因而不敢放手讓孩子去面對和經歷。人類的身體和心理都需要一些挑戰和刺激才能變得更加健康,孩子失敗和痛苦的經驗不一定帶來的全是傷害,孩子可以通過挫折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