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病,就這三招!還你一顆正常的肝!

1461142286_2d58041d_0_600肝是人體分配血液的調節器。流入人肝臟的兩路血液(肝動脈、門靜脈),本就較流入其他髒器為多。肝炎必有炎性分泌物,再加上壞死的肝細胞和來自門靜脈的瘀腐物質,凝聚附著於肝,可以使淋巴阻塞,造成痞滿症狀。
肝病的病理,變化不一,極為復雜,有充血、瘀血、凝瘀、硬化等不同;在症狀方面,有的來勢洶洶,有的纏綿反復,有的困頓日甚,有的無明顯體征,非檢驗不能自知;在病程方面,長短不一,有的甚至長達數十年。

每一病程發展的不同階段,其治療措施亦異,實難一概而論。而陳老簡練扼要地概括為肝病三治,以幾個自擬經驗方加減而應用於臨床,仍能絲絲入扣,應手而效者比比皆是,確可說是執簡馭繁之道。其治肝三法如下。


 
 
 
 
 

清肝療法

急性肝炎,是由於肝炎病毒作為一種“致病因子”侵入了人體,由此而引起了機體的對抗行為,於是出現了各種病證。當肝炎病毒正在猖獗發展時,肝臟發炎充血,肝組織受到彌漫性破壞。因此,應用針對病因之療法,清除病理產物,勿令“助紂為虐”。這時應著重用抗病毒之有效中藥,以直折其銳氣。各家對於這一方面的報道,雖然方名不同,其清熱解毒的宗旨則如出一轍。不論是新病還是舊病復燃,只要是邪毒亢進,嘗用此法,總是有積極意義的。已故名醫姜春華先生針對肝炎的治療問題曾說:“病本於毒,應在治本。”這個“本”,就是指病原、病毒,所以要用清熱解毒為主的清肝療法。

疏肝療法

所謂疏肝療法,實質上是肝臟的“祛除療法”。從肝的生理特性著眼,“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肝木宜條暢,最忌郁結。所謂肝氣郁結,多半指情緒不愉快而言。中醫治病,最重視病人的情緒問題,舒肝丸、逍遙散、合歡皮、忘憂草每為臨床常用。慢性肝病,大多數“在體為虛,在病為實”,正由邪而致虛,病因虛怯而益滯。

虛而夾滯者,先疏其滯,後補其虛。下面所用的調氣、活血、化瘀、解凝、通絡、利濕,無非是一種祛除障礙的手段,所以皆隸屬於“疏肝療法”。

 

保肝療法

“肝為剛髒”,具有“體陰而用陽”的生理特點。肝炎後期,正氣日衰,出現各種功能失調,往往出現虛中夾實的症狀。病邪總是寄著於人體方致病,祛邪泄熱之不應,便當從人的體征著眼。尤其慢性肝炎,患者大多表現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脈來沉細(或濡細)、舌淡苔薄等虛證。

故可在疏肝的基礎上選用助陽、育陰、醒脾、悅胃等方法以振奮人體元氣,恢復髒器功能之疲勞。這種方法針對患者體虛的特點,偏重於人的因素,故稱之為保肝療法。

 


 
 
 
 
 

以上三種療法,以及三種療法下所包含的治療細則,只是簡要地敘述了治療肝病的綜合思路。各條下未羅列具體的藥物,但只要能掌握這種思維方法以及日常用藥的各種性能,自然能選出相應的藥物來。且肝病患者因病情緩急不同,人體反應強弱有異,遣方下藥自亦各有所宜,故三法在使用時應根據症情而有所側重。在肝炎急性期,病勢鴟張,人體內的病理產物亦相應壅盛,權衡輕重,自宜以清為主。

肝炎後期,正氣日損,出現各種功能失調,此時邪正相搏,既需祛邪又需扶正。但二者之間,總是虛中夾實,所以因病施法,隨症加減,在三期(急性期、緩解期、後期)之中,總以疏肝療法適用較多。

因“清肝”一法,僅是以清除病原體在人體中所產生之病理產物為主,尚不能說這些就是消滅肝炎病毒之特效藥;補法亦即保肝療法,雖然對提高抗病能力有幫助,但是否便可因此形成各種抗體,目前尚少依據;而疏肝療法的運用範圍較廣,幾乎適用於肝炎各期,這是肝臟的生理特性所決定的。

只有排除機體代謝上的一切障礙,使病灶部位氣血通暢,才能改善病肝的內環境,有助於肝臟功能的恢復,從而對肝炎患者的康復創造有利條件。

Facebook分享!

分享工具:

按追蹤 加入粉絲!好文章 每天找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