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日本社會興起的「斷捨離」風氣,不只沒有隨時間過去消失,反而在2018年的今天,越來越多臺灣人發現,所謂的幸福,不在於自己要擁有特別多東西,「簡單生活」,反而較容易感受到幸福。
選擇生活用品時,
不該只是盲目的買買買
從經驗而談,商場打折促銷,
那是商家清理庫存的一種行為,
比如,快要過季、過時的衣物,
快要過期的食物…
那些商品的價格,
往往要比平時低許多。
遇到這種情況,
一般人往往不會考慮自己的需求,
總覺得買兩箱牛奶送一箱,撿了個大便宜,
可我不禁想問,你真的佔便宜了嗎。
(繼續往下閱讀…)
對他而言,三箱牛奶短時間內
要消化完壓根是不可能的,
除非你把它當涼水喝,
到最後,牛奶過期了,
浪費食物不說,
還白白浪費了那份多餘的錢。
在面對打折商品時,
有些人總是毫無抵抗力地買買買,
認為有便宜可佔,
但實際上,
你很可能在購買一些讓你無法消化,
甚至對你生活無用的商品。
對一些聰明人而言,
他們會警惕地看待打折商品,
理性地問自己是否需要,
是否會成為自己生活的累贅。
物品要有用才有價值
在選擇生活用品時,
應該問自己它們是否適合你,
不問自己的實際需求,
而盲目地買買買,
其實不是佔便宜,
而是在囤積困擾生活的垃圾。
東西並非越多越好,
而是要看對你是否有用
一週後的週末,我發現那兩箱過期牛奶
依然顯眼地擺放在桌子旁,
我再次感到很驚訝,
問他為什麼沒有把它們丟了。
朋友說:
「過期牛奶可以擦皮鞋,擦地板之類的。
以後或許能用到,於是就留著了。」
我暗自嘀咕:
「你兩箱牛奶,都能把整棟樓擦了吧!」
朋友覺得兩箱牛奶確實有些礙眼,
於是想將它們搬到儲藏室。
我再次勸道:
「既然暫時用不上,
你乾脆就丟了吧,省得它佔空間。」
朋友再次猶豫地說:
「說不定,哪天能用上它們。」
我們常會有一種幻覺,
某樣東西遲早能派上用場,
於是,我們將那樣東西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
然而那一天卻總是遙遙無期…
久而久之,那類東西會越堆越多,
到處都是想丟但又覺得可惜的雞肋。
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生活誤區,
東西並非越多越好,而是在於對你是否有用。
在判斷一件物品的取捨時,
不是以「可能還會用到」為標準,
而應該以「這個東西現在是否適合自己」
為重點去考慮。
在對物品斷捨離時,
我們要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
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將使用頻率高的生活用品挑出來,
果斷捨棄掉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
能讓生活簡潔、明瞭。
第二、
收納術並不等於斷捨離
前者側重對物品的分類與整理,
而後者側重於人本生的需求。
比如說,把過期牛奶扔進儲藏室,
那不叫收拾而是移動,
因為它依然會佔據著你的空間。
第三、
關注當前的需求
而不是考慮「哪天可能會用上」,
只選擇對當下合適的東西,
將用不著的東西丟棄,
切斷它們與自己的關係。
第四、
培養斷捨離,要從小事做起
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間,
把不需要的東西處理掉,
這樣,可以加深你對自己的瞭解。
該斷捨離不只物品,
還有你的朋友圈
正如山下英子在《斷捨離》中所說:
「斷捨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
我們提倡斷捨離,
目的是想要擁有
乾淨的圈子、規律的生活,
以及中意的人。
所以,在斷捨離時不止是在物品方面,
還有你的朋友圈。
我有個朋友,喜歡加別人微信好友,
每次見到我,他都會曬自己的好友數,
並且向我炫耀一番。
有一次,被他惹煩了,就質問他:
「這些人,你都認識嗎?」
他搖搖頭說:
「有的甚至沒說過一句話。」
朋友列表的好友數量,僅僅是一個數字,
它不能給你帶來什麼實際的意義。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們對好友的理解也會隨之改變,
小時候的好友,是掏心掏肺的那種,
但長大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摻雜著利益,
很難做到如此了。
所以我們該確定一些原則,
去衡量「好友」的標準
從而進行必要的斷捨離。
標準一:
兩者的交往是否有效
社交本身就是一種等價交換,
如果一段關係只是單方面的付出,
那麼這段關係往往不會維持太長的時間。
試問一下,你的 5000 個好友中,
關係好,並且能真心幫你的又有幾個呢?
正如你提了三箱即將過期的牛奶回家,
但你只能喝上其中的八九盒,
剩下的數十盒最後難免成為垃圾,
被倒入垃圾箱裡,
同樣,列表中的好友也應該如此。
標準二:
兩者的層次是否相似
很多人都號稱,
自己資源多、人脈廣、認識許多大 V,
但是,就算你認識那麼多人,
如果沒有與之匹配的實力,
你只不過是別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丑。
你除了窺視他們的朋友圈,
對他表示敬仰,向別人炫耀之外,
還能為你帶來什麼實際意義呢?
標準三:懂得精準投入
有些人,總抱著交個朋友,
今後可能就會多條路的心態去加好友,
這就像認為過了期的牛奶
將來可能用上的心態是一樣的。
社會交際每天都會發生,
誰都無法判斷什麼樣的交往
能給今後帶來什麼樣的回報,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
一種關係建立如果從來不進行
有效的溝通和付出,
那就是一種無用的關係。
這是個講究效率、快節奏的世界,
你需要將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篤定的事情上,
因此,你需要對生活上的細枝末節進行必要的修剪。
就像知道自己一週能喝多少牛奶一樣,
你需要準確地定位自己,
知道能交到什麼層次的朋友、
要交什麼類型的朋友,
並且用心去維護彼此的關係。
沒有人脈就不會成功,
這句話有很大的錯誤
曾有人說:
「在商業世界,人脈就是最有力的資本,
沒有人脈,就別想成功。」
其實,這句話具有很大的誤導性,
它應該加上一個前提,
你得有過人的實力。
如果沒有與你人脈資源相匹配的實力,
那毫無疑問,會被人無情地拋棄,
就像是玩遊戲,你認識一位大神,
期望帶你「吃雞」。
但匹配時,由於大神段位太高,
導致匹配的對手遠遠超過你的實力,
在交戰時,隊友需要保護你,
有時候,甚至沒有物資,
你還會從隊友手裡討要,
因為你的存在,影響隊伍的整體發育。
此外,你跟不上隊友的節奏,
擅自移動,或者開槍,
暴露了團隊的位置,甚至會導致被人團滅。
如果能力不在一個層面上,
對強勢的一方而言,就像是帶小學生
反之,對弱勢的一方來說,
那不能叫經營人脈,
那隻能叫抱大腿求帶飛。
要斬斷低級無效的社交外,
還要遠離高於你能力的圈子
在社會交往中,
光有情有義是萬萬不夠的,
你還得有被別人「利用」的價值。
除了對低級無效的社交進行斷捨離之外,
你還得對遠高於你能力範圍的圈子
進行有效的剋制。
暫時的脫離,並不意味著逃避,
而是讓自己心無旁騖,獲得更高的專注力,
提升自己的能力,變得更加強大,
等你擁有了與之匹配的實力後,
別人自然會主動邀請你加入他們的團隊。
自己才是最靠譜的人脈
你強大了、優秀了,
別人才會渴望與你合作。
那樣獲得的朋友,
之間的關係會更牢固,
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實際作用。
無論是生活物品,還是你的朋友圈,
這一切的斷捨離都離不開你自己本身,
因為你,才是這一切關係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