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並不是說婚後就沒有愛,而是因為許多人從結婚那刻起,就把愛視為理所當然。
他們總認為家人對彼此的包容是應該的,不用特別去爭取,但是這樣的關係真的能長久嗎?
(繼續往下閱讀…)
一、很多老公下了班 能休息,那老婆什麼時候 能休息呢…
你或許也很熟悉這個場景,一個男人下班後就挺著啤酒肚癱在沙發上,只顧著看電視、滑手機,卻絲毫無視眼前老婆忙進忙出,做菜、帶孩子的辛勞,好像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但他們覺得自己為這個家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覺得自己是孩子山一樣的依靠。他們仗著自己是“一家之主”,懶惰得理所當然,對妻子的付出毫無愧意。
在他眼中,自己是有威嚴的一家之主,白天辛苦工作賺錢已貢獻良多,晚上一回到家,老婆和小孩都要以他為主、聽他的話,他認為這是身為丈夫與爸爸應得的尊重。
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抹煞了愛情,也抹煞了親情…
那為何外遇、出軌還是比比皆是?很多妻子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多人勸她們「為了孩子,忍忍吧!男人總會犯錯」……
孩子成為了婚姻的最後維繫,成了妻子必須忍辱負重吃下的苦藥。但卻讓更多孩子活在沒有愛的家中成長。這樣的男人,憑什麼能得到妻子的尊重,有什麼臉面說自己是家裡的一片天?
網路上曾流傳一個詞:「喪偶式教育」,意思是家庭教育中的一方缺失大多源於男性,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會找媽媽,找爸爸時也是問媽媽在哪裡,這句話似乎充份說明母親的偉大辛苦。
– 媽,我鞋呢?- 媽,我衣服呢?- 媽,我鑰匙呢?- 媽,……- 爸,我媽呢?這句話是說明瞭母親的偉大,不也同樣說明瞭妻子的勞累,以及丈夫對撫養孩子義務的缺失嗎?
三、父母與小孩,也有所謂的「理所當然」
作為一個孩子,父母是生命中最先出現的角色,父母的樣子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原生家庭”。
但有無數的父母,有著“給孩子生命,就有資格要求孩子的一切”的想法,肆無忌憚地索取。
父母與孩子的理所當然也是同樣的道理,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說: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那些認為孩子應該一切聽從父母指示的大人,不知不覺讓孩子留下更多厭惡。
長大後,這些父母在孩子心中,留下的只有怨恨和厭惡。天生而來的父母身份,卻並不能賺得自己的孩子,一絲一毫的尊重。
四、導演李安上節目時曾被問:「你現在最大的幸福是什麼?」
看完導演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賽事》後,還在感慨李安偉大的講故事能力時,朋友圈就被李安更偉大的感情觀刷屏了。
緣起李安接受魯豫採訪時的這樣一席話:魯豫問李安:現階段你最大的幸福感是什麼。
李安說:我太太能夠對我笑一下,我就放鬆一點,我就會感覺很幸福。
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你每天還是要來賺他們的尊敬,你要達到一個標準。這個是讓我不懈怠的一個原因。
這句話真是讓許多人豁然開朗,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理所當然的付出,當李安失業時,老婆給了他無條件經濟與心靈上的支持,直到李安成了國際名導,他仍心存感激沒有忘懷。
成為了別人的丈夫和妻子,就不用再為愛情付出努力了嗎?李安這席話,不知道打了多少已婚男人的耳光。
其實不光是男人,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夫為人妻,為人子女,都是這個道理。當你開始扮演一個家庭角色後,你還是要每天努力,去賺得家人的尊敬。
五、愛很脆弱,需要天天經營!
你認為愛情天長地久的秘訣究竟是什麼呢?一位老爺爺是這麼說的:「愛是一種脆弱的東西,它會慢慢消失,所以你每天都要重新創造愛,每天都要給伴侶一個新的愛你的理由。」
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理所當然的付出,如同李安和他的太太一樣。當初李安失業的時候,是太太給了他莫大的支持,肯定他的電影夢想。
一個女人,在李安事業最低谷的時候,用自己的勞動收入,支撐著這個家。如果把津巴多口中男人的“應得感”再擴大化我們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任何角色,都不應該覺得這種角色的尊重是應得的。
尊敬應該要由自己去維護,去發展,而不是拿到這個角色後,就可以不作為的萬事大吉。
我們的孩子沒有必要天生就尊敬我們,唯命是從;我們的父母親也沒有義務尊敬我們,無條件地付出;我們的另一半,更是如此。
因為我們是珍惜愛的感覺,和在一起時迸發的生命力而走到了一起,但不代表這種愛和生命力,就一定能夠與日俱增,永不衰落。
愛,有時很脆弱,它真的需要我們為之努力。世界上沒有哪種愛是應得的。
用生命裡的每一天,去賺得你愛的人的尊重,這,才是愛的最好表達方式。
心存感激、互相尊重,不把彼此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這樣的愛才能更長久!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