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只有兩種孩子: 一種是來還債的,一種是來討債的。
昨天聊天,表姐提起今年兒童節沒給他兒子準備禮物,
他兒子哭鬧了一場,拿沙發靠枕砸她,
不吃晚飯抗議。實在拿他沒辦法晚上去超市補上了禮物。
一般人看來兒童的節日要個禮物也很正常,
可對像是被表姐一家寵上天的小皇帝,
我看到了孩子的潛在心理—— “你欠我的” 。
(請繼續往下閱讀….)
觀察周圍的獨生子女家庭,父母有“欠孩子”心理的不在少數。
即便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享受優越的物質條件。
在學校,孩子不能比別人穿的差;在家裡,孩子的玩具不能比別人少。
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父母再辛苦勞累也會抽時間陪讀。
如果貧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學了,
父母不惜求親戚、求朋友也要把學費、生活費湊齊,讓孩子按時報到上學。
要準備結婚了,父母會把自己多年的積蓄無怨無悔地拿出來給孩子操辦婚事……
孩子從小就養成了“ 要要要”的習氣,總是不滿足。
而父母則一副“ 給給給”的姿態,
這樣的結果就造成孩子的不作為,成為不知感恩的 白眼狼。
所以有時當我的孩子對我發脾氣不講理
我也會對他強調“我不欠你的!”
在歐美,做父母的不一定要供孩子上大學。
如果供得起,他們可以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大學裡去;
如果供不起,他們也不會感到內疚。
歐美的父母認為,如果孩子真想上大學,他們自己會想辦法的。對於聰明好學又交不起學費的孩子來說,借貸和獎學金的種類有很多。他們不欠兒女結婚買房的錢,也沒有義務給兒女帶孩子。如果他們願意照看孫子孫女,那兒女就得看成是一種恩惠,而不是一種義務。
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欠哪個人的,
只有哪一個人要對哪一個人在特定時期負一定的責任而已。
那麼父母是不是什麼也不欠孩子的呢?
當然不是。 因為父母確實欠孩子一些東西:
父母們,你欠孩子的,並不是物質生活,而是對孩子進 行做人的教育、規矩的養成、是非觀念的明確、人際交往的原則等精神方面的。
如果你能把這些能力教給孩子,他會受益一生,
他也會把這些有價值的東西傳授給他的子女們。